武汉大学校史小识

一、学校概况

武汉大学,简称武大,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,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,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,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,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。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,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、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。1999年,世界权威期刊《Science》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“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”。

【早期建筑】

学校的建筑在整体上既遵循了“轴线对称、主从有序、中央殿堂、四隅崇楼”的中国传统原则,又引入了西方的罗马式、拜占庭式建筑式样。建筑群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,利用“对景”、“借景”、“造景”等手法,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,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特点。

【校训释义】

“朴、诚、勇”——武昌高师(1919)

“明诚弘毅”——国立武汉大学(30年代)

“自强、弘毅、求是、拓新”——武汉大学(1993)

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,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: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。“自强”语出《周易》“天行健、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意为自尊自重,不断自力图强,奋发向上。“弘毅”出自《 论语》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一语。意谓抱负远大,坚强刚毅。 “求是”即为博学求知,努力探索规律,追求真理。语出《汉书》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。 “拓新”,意为开拓、创新,不断进取。 其中,自强是武汉大学之魂,弘毅是武汉大学之志,求是是武汉大学之风,拓新是武汉大学之的。

二、校史小结

【历史上比较著名武汉大学校名】

湖北自强学堂(1893.11-1902.10)

国立武汉大学(1928.7-1949.8)

武汉大学(2000.8- )

【武汉大学建校纪念日(校庆日)的变迁】

自强学堂成立(11.29)(1893)

武昌高师开学(11.2)(1913)(校产移交,正式迁入,11.29)

国立武汉大学开学(10.31)(1928)

1963年50周年校庆(11.15)

【校史重要事件年表】

1893年,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,开设方言(即外国语言)、算学、格致、商务四门,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。

1922年,改四部为8系,即教育哲学系、国文系、英语系、数学系、理化系、历史社会学系、生物系、地质系。

1928年,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,组建国立武汉大学。下设文、理、工、法四个学院。

1936年,成立农学院,成为有文、法、理、工、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。

1938年,学校西迁四川乐山,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。

1946年,恢复农学院,设立医学院,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。设有文、法、理、工、农、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。

1953年,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,成立华中工学院(后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,现华中科技大学)。

1954年,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,成立武汉水利学院(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,2000年并入新武汉大学)。

1999年,院系重组,由16个学院、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,即:人文科学学院、法学院、商学院、外国语言文学学院、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、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。

2000年8月2日,武汉大学、武汉水利电力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、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。 分称为文理学部(1区)、工学部(2区)、信息学部(3区)和医学部(4区)。

【国立武汉大学历任校长名单及任期】

刘树杞  代校长  1928.8-1929.3

王星拱  代校长  1929.3-1929.5

王世杰  校 长   1929.5-1933.5

王星拱  代校长  1933.5-1934.6

王星拱  校 长   1934.6-1945.7

周鲠生  校 长   1945.7-1946.2

刘秉麟  代校长  1946.2-1947.1

周鲠生  校 长   1947.1-1949.8

三、学术精神

在120年的风雨历程中,武汉大学形成了以开拓创新为学术之目标,以严谨求实为学术之根本,以厚积薄发、会通博采为学术之特长,以精诚团结、传承超越为学术之“基因”的学术精神。

四、其他

1.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:

刘树杞(主任委员)、 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、麦焕章、黄建中、 曾昭安任凯南

2.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:

李四光(委员长)王星拱、张难先、石瑛、 叶雅各、麦焕章等

3.民国五大名校(30年代):

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央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

4.四大名校(抗战时期):

西南联合大学、中央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

5.“国立武汉大学”牌匾的题写者:“国立武汉大学”—— 萧君绛,武大数学系教授;“文法理工农医”—— 刘赜(刘博平),武大中文系教授。

6. 珞珈山原名落驾山。 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,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 闻一多先生改的。珞,是石头坚硬 的意思;珈,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。“落驾”与“珞珈”二字谐音,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 路蓝缕、辟山建校的艰难。

7.百年校庆期间,武大首次确定了跨世纪宏伟奋斗目标:“为在21世纪把武汉大学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而奋斗!”

8.学校建立了校友返校日制度,规定每年的5月2日和10月2日为校友返校日,使每年回校聚会的校友与年递增。

9.学校把为武汉大学做出过突出贡献的6位先贤——张之洞、李四光、王世杰、王星拱、周鲠生、李达的塑像建立起来,纪念先贤业绩,启迪教育后学。

10.武汉大学率先提出“创造、创新、创业”教育的新理念,培养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高素质、创新型”复合人才,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11.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,武汉大学历来敢为天下先。曾率先在全国推出学分制、双学位制、主辅修制、提前毕业制、免试推荐攻读硕士/博士学位制、硕博连读制、提前攻博制等教学改革新举措。

12.学校自1988年开始,陆续推出了珞珈金秋艺术节、学生社团文化节、体育文化节、美食文化节以及“社团在线”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。

13. 闻一多教授为国立武汉大学设计的校徽

14.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(1913--1923年,武汉大学前身)校旗